北市技職教育科揭牌,新世代技職教育啟航!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教育局技職教育科      陳秉熙科長 0953-287-353

                   鍾采珍股長 0928-860-016

新聞聯絡: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3年5月31日】

【主題:北市技職教育科揭牌,新世代技職教育啟航!】

【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了推動技職教育發展並促進技術型高中師生國際交流,率全國地方縣市之先,首次舉辦首都盃國際技能競賽,於7個職類中,共獲得5個職類的首獎,總計獲得6面金牌(造園景觀為2人1組,列計2面金牌)、4面銀牌、2面銅牌及10面優勝的佳績,凸顯臺北市在技職教育上的實力與水準。今(31)日更由林奕華副市長與湯志民局長主持,同時在教育部技職司、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臺北市公私立技術性高中及本市技術型高中親師代表與企業代表見證下,宣布6月1日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正式成立「技職教育科」,為使本市技職教育與科技結合,技職教育科長由原資訊教育科科長陳秉熙擔任,期能帶動臺北市新世代技職教育朝向精緻化、適性化、智慧化與國際化方向發展。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186716/719bdd81-7bfa-4bda-a3ef-1614611719ae.jpg

  臺北市政府林奕華副市長表示,技職教育在臺灣經濟成長及產業轉型扮演重大關鍵角色,臺北市教育局為培育出企業與產業之專業技術人才,並讓本市技職教育朝向國際化、智慧化邁進,臺北市將技職教育從中等教育科業務獨立,由一個股升格成為一個科,以相較過往3倍的人力成軍,共同推動本市技職教育,期許能將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學生打造成為符合企業需求之頂尖人才!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湯志民局長亦表示,臺北市技職教育未來將以「深化生涯探索」、「推動創新協作」、「增進國際視野」、「提升數位素養」為四大政策,並以「辦理跨域探索課程、成立無人機教育發展中心、推動新興技術人才培育班、拓展技職教育國際交流、持續增加技術教學中心」為五大重點方案,以扎根技職及新科技教育,培養新世代跨域人才。

  本市技職教育不僅在國內外技能(藝)競賽獲得輝煌成績,於112年亦於內湖高工、大安高工及士林高商成立3間技術教學中心,至今已成立11間技術教學中心,深化學生技能學習,凸顯臺北市技職教育的領先地位。此外,在第53屆全國技能競賽中,臺北市榮獲8金10銀11銅的優異成績,創下歷屆參賽最佳紀錄,冠居全國,再次彰顯了臺北市技職教育的實力與水準。112年全國工業類競賽金牌數亦位列全國第一,商業類競賽金牌數同樣位居全國之冠,而家事類競賽金牌數更是創下本市歷年最高紀錄,這些成就凸顯了臺北市技職教育在各領域的卓越表現。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186716/33a0ae44-e28a-4854-b128-454533a51880.jpg

  為迎向嶄新的未來,教育局亦持續透過產學合作、與國際鏈結之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務實與創新能力之新世代專業技術人才,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之精神,並開拓技職學生之國際視野。

  • 教育局新聞稿1130531北市技職教育科揭牌,新世代技職教育啟航!.pdf
  • 北市技職教育科揭牌,新世代技職教育啟航! (1)
  • 北市技職教育科揭牌,新世代技職教育啟航! (2).JPG
  • 北市技職教育科揭牌,新世代技職教育啟航! (3).JPG
  • 北市技職教育科揭牌,新世代技職教育啟航! (4).JPG

突破疫情限制,歷經三年製作 臺灣公共藝術第一部劇情片《環南時候》入選本屆紐約亞洲影展

《環南時候》電影係文化局接受臺北市市場處委託辦理臺灣公共藝術史上首部劇情長片。突破公共藝術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呈現常規,耗資千萬拍攝,由身兼作家身分的導演李鼎針對「環南市場」的河岸歷史與在地人文精神,執導出一部由環南市場頂樓騎著電動車穿越回1991年環南市場的愛情故事《環南時候》,並融合在地食材、傳統宗教等多元文化,改編自真人故事,呈現出萬華在地最真實的人生況味。電影《環南時候》於今日(5月31日)起上映!

 

本作品歷經了三年的田野調查和製作,克服了疫情的限制,成為臺灣公共藝術的首部劇情片,欣喜該片成功入選本屆紐約亞洲影展,讓《環南時候》得以被世界更多人看見。公共藝術執行小組委員胡朝聖曾於去年特映會時表示,公共藝術三十年來不斷嘗試新的方式,讓公共藝術呈現創意的同時也支持臺灣藝文產業。文化局長蔡詩萍指出,《環南時候》是臺灣公共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透過市府跨局處長期合作,讓公共藝術作品以電影的形式呈現,也感謝大家齊力將臺北市最有味道的市場,透過臺灣的影視實力推銷到國內外,讓大家看見臺北常民生活的美景。

 

每座城市中傳統市場獨有的買賣方式,塑造了城市獨有的生命樣貌,臺北萬華「環南市場」,擁有有機蔬果、熱食區等八大類型食材攤商,遍及南北艋舺公廟及夜市。電影《環南時候》運用該市場獨特空間文化及絕佳的場景特色,階級差別、情感及宗教衝突等呈現,讓觀眾思考並與之對話;劇中也藉由全世界理解東方食物,代表團圓的水餃,透過劇情編材傳遞多元情感,帶領閱聽者領略臺北西城文化。

 

「環南市場改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包含三類型作品,包括影視音、藝術推廣計畫及實體公共藝術設置;除本次影音作品《環南時候》入選國際影展,另藝術推廣計畫,藝術家陳永賢錄像作品《饗食聚》及《饌食記》也受邀「台灣X芬蘭文化燉2024」於今年7月至芬蘭Kulturhus Björkboda展出,以傳統市場為主題,藉由食物為載體,體現地方風情,期待環南市場絡繹不絕的交易影像,熱鬧的流動,藉此促進與芬蘭當地之國際文化交流。

 

臺灣公共藝術發展至今,不再侷限於實體作品設置,《環南時候》影視音作品,期許透過編劇的發想由飲食,在地人文等多元文化,將環南市場具特色工作情境之人、事、物與時空,透過影像,讓藝術家展現得以啟發在地與周邊鄰里互動並產生共鳴,是相當嶄新且具意義的方式。更多臺北市公共藝術相關資訊,請關注臺北市公共藝術網或設計臺北粉絲專頁。

  • 《環南時候》直式海報
  • 112年9月20日《環南時候》電影特映會
  • 112年9月20日《環南時候》電影特映會合照
  • 《環南時候》劇照。臺北萬華「環南市場」,擁有有機蔬果、熱食區等八大類型食材攤商。
  • 《環南時候》劇照。《環南時候》融合在地食材、傳統宗教等多元文化,改編自真人故事,呈現出萬華在地最真實的人生況味。